猴痘懶人包

隨著2022年7月27日猴痘口服抗病毒藥物抵台,加上世界衛生組織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,衛服部正式把它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,大家也開始重視猴痘疫情,以下就來說說猴痘,並說明如何預防與治療。


什麼是猴痘?

猴痘病毒是於1958年在猴子身上發現,因此命名為「猴痘」,而人類最早感染該病毒的個案是於1970年時,是一位剛果的9個月男孩,在這之後中非與北非等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陸續有個案發生。

而就近兩年在猴痘病毒蔓延開來之時,此病毒也與天花病毒一起做討論,兩者皆屬於正痘病毒,他們是親戚,但猴痘病毒症狀相對輕微,雖然如此,天花已於1980年被消滅,所以猴痘病毒成為目前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。

感染途徑

猴痘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,包括「齧齒動物傳染給人」、「靈長類動物傳染給人」以及「人傳人」。人傳人的部分包括接觸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、黏膜、破損的皮膚或感染物品,孕婦若遭感染也會經由胎盤垂直感染給胎兒,或是在生產過程中因為接觸嬰兒而傳染,至於飛沫傳染則要長時間面對面接觸較有可能被傳染。

常見症狀

相信有些爸媽曾在電視或網路新聞看到猴痘的皮膚病灶,包括水泡、丘疹、膿包等,疹子可達數千個,約持續14~21天;此外猴痘也會引起發燒、畏寒、頭痛、肌肉痛、倦怠等症狀,所幸致死率低於10%,多數患者只要依照醫囑大多可於數週內康復。但部分兒童與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引起重症,可能併發細菌感染、敗血症等,因此一旦發現可疑症狀應立即就醫。

治療方式

目前感染猴痘後採支持性療法,也就是依據症狀給予對應的緩解藥物,同時持續補充營養維持生理機能,而日前到貨的抗病毒藥物主要用於免疫力低下者,以緩解症狀。

預防方式

預防猴痘感染主要有以下5種方式:
1.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區時,包括西非、中非等,避免接觸齧齒、靈長類動物、生病與死亡的動物。
2.前往猴痘病毒流行區時,食物應煮熟再食用。
3.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。
4.醫護人員、實驗室人員及高風險密切接觸者優先施打天花疫苗。
5.勤洗手、戴口罩、做好消毒,預防感染病毒。

*目前已有兩種相關疫苗:
1.JYNNEOS,以減弱天花病毒株製成的新疫苗,可預防天花與猴痘。
2.ACAM2000,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,主要用於感染天花的高風險者。

小叮嚀

目前猴痘主要是與陽性感染者有親密接觸較容易感染,因此平時僅須做好個人衛生管理、從事安全性行為,就能降低感染機率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