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位於太平洋地震帶上,時常會發生地震,由於我們沒辦法準確預測地震何時會來襲,因此擁有正確觀念、技能、準備地震包,尤其家有嬰幼兒的爸媽更需冷靜應對,才能在發生緊急狀況時照顧好家人,以下就來說說災前準備與地震求生招數。
災前準備,了解自家環境風險
平時就應做好防災準備,首先可先了解自家環境的風險,包括:
1.建築物是否老舊
2.是否位於土壤液化帶
3.了解瓦斯管線位置
4.檢視家具位置並固定好
1.建築物是否老舊
2.是否位於土壤液化帶
3.了解瓦斯管線位置
4.檢視家具位置並固定好
以上都了解後,若風險較高,可以請專業技師幫家裡健檢並討論如何應對,另外檢視家具與固定家具的部分可依據內政部消防署提供的建議,如下:
居家家具固定檢查表
地震來襲,求生3招數
當地震來襲,應把握3口訣,也就是:
趴下(Drop):立即抱住寶包,並馬上一手抱頭,另一手護住寶包頭頸部,以免遭掉落物砸傷。
掩護(Cover):盡快抱寶包就近躲到堅固桌底下,若附近沒有則躲到強固的柱子或牆角。
穩住(Hold on):採跪姿躲在床底下、頭部壓低,若父母同時都在,請一位家長抓住桌腳,若無則盡量向桌腳或柱子靠攏。
趴下(Drop):立即抱住寶包,並馬上一手抱頭,另一手護住寶包頭頸部,以免遭掉落物砸傷。
掩護(Cover):盡快抱寶包就近躲到堅固桌底下,若附近沒有則躲到強固的柱子或牆角。
穩住(Hold on):採跪姿躲在床底下、頭部壓低,若父母同時都在,請一位家長抓住桌腳,若無則盡量向桌腳或柱子靠攏。
緊急避難包
家中每個成人、大童都應獨自準備一份緊急避難包,嬰幼兒的避難物則可與家長放在一起,避難包放在門口或逃生出口處,平時應每6個月就定期檢查一次內部物品是否符合需求,以下是必備物:
地震結束避難時應避免的行為
1.不撥打非緊急電話,因地震後線路可能異常。
2.不抬頭往上看,避免被掉落物砸傷。
3.不搭電梯,避免被困住。
4.不赤腳移動,可能會被碎片物品割傷。
5.不擅自從事救援行動,避免救人不達預期、自己也受傷。
最後,不少人地震結束後常討論的問題就是:「地震時要逃生嗎?」原則上地震來襲時傾向不逃生,因為當下會如何晃動、所處場域物品會如何倒塌無法預測,尤其逃生時沒有掩護物,容易發生意外,因此當下應立即採取「趴下、穩護、穩住」的動作為宜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