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防範日本腦炎 – 新型疫苗介紹 (2017.05更新)



在台灣日本腦炎目前為第三類法定傳染病,早在1955年就列為通報傳染病。人類感染後的發病率約0.1 %,死亡率可至10 %。臨床症狀輕者常見發燒、頭痛、噁心、倦怠、腹痛或出現意識障礙及精神症狀。重症病例多以突發高燒、頭痛、嘔吐開始發病,接著出現脊髓膜刺激現象,3至5日出現痙攣、異常行為、肌強直,意識明顯變化甚至昏迷、死亡。對於存活者產生的智力障礙與神經後遺症比例高達 30至50%,尤其容易發生在年幼的孩童與老年人。

日本腦炎盛行於亞洲部分地區,藉由病媒蚊傳播。致病原是日本腦炎病毒,屬於黃病毒科的RNA病毒。在自然界中人類和馬是它的最終宿主,被感染後可能發生腦炎症狀,雖然其他動物也會被感染,但不會出現症狀。特別是豬,被稱為日本腦炎主要的增幅動物或宿主,在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後,產生抗體時間長,病毒血症濃度又高,豬本身卻毫無症狀,此時若被蚊蟲叮咬,蚊蟲體內便帶有病毒,這些病媒蚊再叮咬人,便會將病毒傳播給人。

台灣主要的病媒蚊包括三斑家蚊與環紋家蚊,大多孳生於水田等地,習性喜歡於黃昏及半夜在屋外吸血並停息。日本腦炎在台灣流行季節也配合蚊蟲繁殖季節,集中在每年的五至十月,病例高峰常出現於六至七月,須預先防範。

因目前醫學界對於日本腦炎還未有特效治療方法,僅能針對症狀給予支持療法。所以控制日本腦炎的方法包括控制病媒蚊、減少蚊蟲叮咬、進行疫苗接種。其中以接種疫苗為最有效的方法,平均而言,接受完整疫苗劑量後,在10年內的疫苗效果仍可超過80%。台灣自從全面接種日本腦炎疫苗後,病例的發生率逐年下降。這幾年來,每年的確定病例大約20至30位,20歲以下所佔比率低於10%。

台灣於1968年開始全面接種日本腦炎鼠腦疫苗(以感染病毒的鼠腦組織為主要原料),而傳統的鼠腦疫苗使用中山株病毒,為非活性疫苗。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相對於新型疫苗,鼠腦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較多、製造程序未標準化、且需要接種較多劑次,所以應該以其他新型疫苗取代鼠腦疫苗。台灣自2017年起,日本腦炎鼠腦疫苗即將停用。取而代之的疫苗,主要是細胞培養的非活性疫苗,與基因重組的活性減毒疫苗。兩種疫苗的介紹如下:

1. 細胞培養非活性日本腦炎疫苗(Vero cell culture-derived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),台灣獲得藥證的嘉沃日本腦炎疫苗(JEVAL,國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),含有鋁鹽免疫佐劑。孩童共需接種四劑,時程分別為第一、二劑(基礎劑)在滿 1歲3個月時接種,兩劑接種間隔至少28 天。再來第三劑(第一次追加劑)在基礎劑接種完1 年後接種。最後第四劑(第二次追加劑)是在5-6 歲之後接種。本疫苗與其他非活性疫苗或活性減毒疫苗可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,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。

2. 基因重組活性減毒日本腦炎疫苗(Live attenuated chimeric 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),台灣獲得藥證的巴斯德細胞型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(IMOJEV,Sanofi Pasteur Biologics),其中不含免疫佐劑。孩童共需接種二劑,時程分別為1歲3個月時接種第一劑,再間隔至少12 個月接種第二劑,之後便不必追加疫苗。本疫苗可與其他非活性疫苗,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,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。若與麻疹疫苗、腮腺炎疫苗、德國麻疹疫苗、水痘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,或間隔至少28 天接種。

新型疫苗的引入,是為了提供孩童更完整持久的保護力,並能減少副作用及降低接種後的不良反應。希望爸媽們正確認識新型疫苗,就不會受到網路上參差不齊的資訊所影響。為了孩童的健康,請記得孩童滿一歲三個月後要去打日本腦炎疫苗!最後補充,自2017年05月22日起,公費日本腦炎疫苗改為巴斯德細胞型日本腦炎活性減毒疫苗(IMOJEV),孩子只要打兩針疫苗就可獲得更多的保護力嘍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